我今天要讲的是关于培养更多的新型企业家问题,我首先讲一下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其中的一些问题,就是混合所有制究竟怎么建起来?怎么样能够把我们的经济搞得更有活力?
熊彼特是最早提出企业家精神的。他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作用于精神上的问题,所以他主张精神这个词。但这毕竟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了,对今天来说是有些过时了,我们现在遇到了许多新问题。
首先我们在经济发展中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家,而企业家的培养光靠企业家精神是不够的,企业家精神必须跟实体结合在一起。这里面就涉及到商品的功能性问题,功能比产品更重要。
我讲课的时候,经常讲一个故事。某梳子制造厂有四位推销员,厂里要求他们把梳子卖到一座寺庙去。第一个推销员去了,空手回来,说庙里和尚根本不需要梳子;第二个推销员去了,卖掉几十把梳子,办法是:和尚虽不蓄发,但经常梳头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,有利于延年益寿;第三个推销员卖掉几百把梳子,原来庙里方丈接受了他的建议,香客来烧香,头发里经常沾满香灰,若庙里多备些梳子供香客梳头使用,他们因感庙里的关心,香火会更加旺盛;第四个推销员则带回上千把订单,他的方法是,说服方丈把木梳作为纪念品送给香客,把香客最喜欢庙里的对联刻在木梳上,另一面再让方丈签上名。
第一个推销员为什么一把没销出去?因为他只盯着梳子就是梳子,只能梳头用,没有考虑到功能的问题。真正的产品能够成功推销必定是跟功能结合在一起的,所以说第二个推销员可以卖掉十几把。第三个推销员把梳子作为庙里关心敬香人的一种方式,送梳子给你,让你梳头。第四个功能发生了更大的变化,他把梳子当成了一个招牌,一个纪念品,香客们都以得到这个方丈签名的梳子感到光荣。
所以一个产品关键在于产品功能的开发。连木头梳子都能够打开这个大市场,还有什么不能打开呢?这就是给我们一些启发。
有一句古话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,这个观念从现在看也是不准确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如果没有创新,上一次的失败只会导致再一次的失败,只有通过创新,只有改变思路,才有可能实现成功。而且“成功是成功之母”,有了小成功才可能会有中成功,有了中成功才能有大成功。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在很多条件下是行不通的,失败后没有新思路,只会继续失败。这都是熊彼特100多年前所没能考虑到的问题,而我们现在大量年轻人在市场中打拼,他们应该要懂得这些道理。
不断有新路产生,新路就是新的功能、新的产品、新的意见,这些都能够不断的促进企业家精神的产生。这里的企业家精神跟熊彼特所说的是不一样的,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什么?他认为创新就是新的生产要素的重组,这话对吗?这话不准确。为什么不准确?创新更重要的是信息的重组,没有最新的信息,任何创新都只是跟在人家后面走。
为什么新的市场会这样子?为什么必然会出现新的产品?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考虑,怎么在新的市场上参与竞争,怎么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。
生产要素的重组尽管有用,但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仍然是信息的重组,你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量的话,就越有可能实现创新,越有可能实现成功。?
所以我们经常说创意是创新的前提。很多年轻人有创意,他们有了创意,就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动力。
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这就鼓励每个人积极参与创新,因为任何人,包括那些有创意的年轻人,他们刚进入市场,希望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,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。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年轻企业家的发展,也才能培养更多优秀企业家出来。
?